分别160年,马首归藏圆明园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铜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百年漂泊终归故里
1日上午9时,圆明园正觉寺,国家文物局向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交接了马首铜像划拨入藏清册。这意味着,离开圆明园160年的文物马首回家了。
马首回归,背后有一段故事。2007年8月,国家文物局获悉马首铜像即将在香港拍卖,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良好意愿,与相关机构开展合作,积极斡旋推动文物回归。9月,已故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得知相关情况后,斥资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表示会将马首捐赠国家,希望借此带动更多人参与保护中国文物的工作。此后,圆明园马首铜像在香港、澳门展出,为增进港澳同胞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10月,以“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成功举办为契机,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致函何鸿燊先生,介绍展览主题内容和社会影响,肯定义购马首善举,希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之际,完成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归藏国家的夙愿。何鸿燊女儿何超琼代表父亲复信,明确表示愿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尽快捐赠国家文物局,借此表达港澳民众对祖国的牵挂和祝福。10月31日,何超琼女士在澳门举办了“马首告别澳门”活动,马首公开展示1周。
2019年1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序厅特别增设圆明园马首铜像特别展示。造工精美、神态逼真的马首铜像,给展览增添了熠熠光辉。
为更好弘扬、践行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国际共识,国家文物局决定将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马首铜像终回故土,给百年漂泊路画上圆满句号。
探索文物追索新方向
以精炼红铜为材,色彩深沉厚重,马首铜像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理念与设计风格,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马首铜像利用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X光照相、可塑材料翻模显微照相、相机微距拍照观察等方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整个马首都是使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失蜡法一次铸造而成,是一件非凡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马首铜像的回归,成为我国流失文物回归的又一经典案例。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共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形成新的文物追索返还格局。
刘玉珠指出,马首归园,昭示文物追索新方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框架下,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机制日益成熟、成果丰硕。对于在国际公约生效前,历史上因战争劫掠、文化掠夺、非法贸易等原因流失的文物,如何开展追索返还,国际社会依然缺乏法律基础和普遍共识。中国政府坚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支持非法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国,愿和国际社会一道,将促进历史流失文物返还作为重点方向,推动文物流失国与文物流入国相向而行,共同探讨妥善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新秩序,继续贡献中国实践、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目前,已有7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回归祖国,包括龙首、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在内的5尊兽首仍然下落不明。人们期盼着,更多国宝踏上“回家”之路。
- 一年新增16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背后
-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 广州企业加速破浪“出海”
- 为企业发展“满格”续航
- 海南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
- 民营企业为汽车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 10月份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改善
- “三力”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 “简”信息“减”材料,这些企业间合并
- 北京市台联开展台胞企业调研活动
- 以数智革新驱动企业高效转型
- “半年报”成绩出炉 上半年我国中小企业
- 2024年“中小微企业日”政策宣讲活动在昆
- 700家黄酒企业该从何处破局?
- 这家企业让烟台诞生了世界级孵化工厂
- 专解企业“急难愁盼”,154名“法特派”
- 淄博:“主动披露”政策红利 引导企业诚
- 焦作沁阳:为企注入“电动力” 助力企业
- 闵行这场月月签,签约10家企业、牵手4家
- 泰安高新区及3家企业分别入选省级工业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