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访谈(上):瓷土一直在引领我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5-06
导读:2015年夏,法国艺术媒体《ArtMediaAgency》的记者PierreNaquin在巴黎FranoiseLivinec画廊采访了中国艺术家...

  2015年夏, 法国艺术媒体《Art Media Agency》的记者Pierre Naquin在巴黎Françoise Livinec画廊采访了中国艺术家白明,话题涉及艺术、文化、陶瓷和教学,Françoise Livinec参与访谈。以下为采访文稿。

记者Pierre Naquin(中),Françoise Livinec(右)

  瓷土一直在引领我

  Pierre Naquin(以下简称 P.N):首先请您回顾一下艺术生涯,为什么会成为艺术家?

  白明:我从事艺术多少受到父亲和哥哥的影响,我父亲在一个小县城里的文化馆工作,文化馆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机构,功能是向普通人普及艺术。我的正式美术教育开始于部队服役期间,当时是自学的。当时我负责给部队的战友放电影,这个工作主要是晚上,白天则有很多空余时间用于学习美术。

  

  

1991年油画作品《静物》

  

  白明:我想这正是人生有意思的地方。我认为艺术本身可以帮助思考问题。我是通过艺术来不断地认识一个物体,继而通过认识这个物体来认识我自己。当我投入很多精力来观察一个物体时,人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通过观察物体的明暗关系,当技巧能够随心所欲地把物体表现得非常真实的时候,我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特别是我开始做陶瓷之后,彻底颠覆了我的艺术观和写实观。我感受到陶瓷从泥到作品的过程中,投入很多时间来掌握技巧。通过绘画,能把物品画得很像,需要花很多时间。如同把陶瓷做到随心所欲的程度也是很难的。

2010年美国讲学期间于工作室制作版画

  P.N日本的陶艺和茶道很有关联,陶艺在中国文化中是否有特殊的地位?陶瓷对您的吸引,是美感上的吸引,是文化上的吸引,还是哲学上的吸引?

  CHINA就用的是“陶瓷”这个词。陶瓷最开始吸引我的是美感。瓷器是那么美,这种美吸引了我。然后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随着这个美的牵引,人自然而然地向文化和哲学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五种元素构成了世界:金、木、水、火、土,如果有一种器物完美而平衡地体现了这五种元素,这就是陶瓷。

  首先,陶瓷始于土,用水调和,水的多少和作品的成败之间有着关键的关系。木材取火烧制陶瓷,作品成型,器形的修饰使用的是金属工具,包括瓷器的釉,都是高温熔化的金属,例如氧化铁。中国著名的青瓷,着色剂的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铁。金、木、水、火、土加上“人”的创造,不是大自然的创造,造就了作品。

《清、玄、雅、韵之韵》

  陶瓷创作最核心的是,通过对技术的了解,开始自然而然地关注她传递的智慧。比如说不断的感知,可以感受到泥土不同的表情,如果艺术家以强烈的意志来处理,烧出来则会失败。人通过学习技术,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这种强大会让人希望能够控制自己手中的材料,很多人以驾驭材料为荣。但是随着绘画和陶瓷的创作,我越来越觉得,人不仅仅以驾驭材料为荣,而是与材料对话,共同表达艺术家想要表达材料又极适合表达的东西,这才是智慧。在我的不断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陶瓷这种材料有着非常丰富的话语、表达和气质,不安静不用心地了解,是感受不到那种极具安慰感的美。我和材质交流的时候,通过无数次的烧造,我感受到她有爱,也会受伤,她很脆弱也很高贵。因为这些,我改变了艺术方式。

《瓷石之间》

  

  

  陶瓷作品的创作过程应该很长,那您的创作量能有多少?

  

法国巴黎2013“白明——茶墨”巴黎展现场

  

  

景德镇工作室花园中的瓷器

....................................................................................

未完待续

文章整理自访谈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