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锦斌在滁主持召开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调研座谈会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4-18
导读:省长李锦斌在南谯区花园社区公共服务站调研。 记者卢志永摄李锦斌在滁主持召开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强调 方春明在讲话中强调,各地各级要加快农业结...

原标题:李锦斌在滁主持召开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调研座谈会

省长李锦斌在南谯区花园社区公共服务站调研。 记者卢志永摄

李锦斌在滁主持召开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强调

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滁州网讯(记者罗孝海张开兴)4月16日至1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锦斌深入我市调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工作。他强调,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摸清农情、了解民意,切实帮助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真正将“三农”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动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副省长方春明,省政府秘书长杨敬农,省政府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叶晓明,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爱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侯淅珉,省农委主任孙正东,省水利厅厅长方志宏,省供销社理事会主任钱斌,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行长刘兴亚,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东海;市领导李明、张祥安、汪建中、金维加,市政府秘书长焦义朝等陪同调研或出席座谈会。

全椒县是整县制获批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优质粮油、高效畜禽、特色水产、无公害蔬菜四大产业,立足区域优势,正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在襄河镇辉隆现代农业示范园、石沛镇荣鸿现代农业示范园,李锦斌先后考察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和农业产学研结合、休闲农业等发展情况,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优势,打造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农业增效。在石沛镇枣岭村,李锦斌详细了解土地确权和扶贫开发工作,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着力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严格执行政策,创新确权方式,及时调处矛盾,确保确权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在走访枣岭村贫困户时,李锦斌详细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干部包村帮扶等情况,要求各级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选用熟悉农村情况、热心农村工作、具有带领致富能力的优秀干部派到第一线,确保提高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于2011年10月设立的南谯区花园社区是在原花园村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社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谯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花园社区列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村,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在详细了解试点工作相关举措、办法和农民所享受到的改革红利情况,认真听取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汇报后,李锦斌强调,要坚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激活农村“资产、资源和资金”要素,在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及收入的分配使用上做好文章,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在农民变市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做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4月17日上午,李锦斌在滁主持召开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工作调研座谈会。会上,张祥安汇报了我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座谈交流。李锦斌在讲话中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滁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发展思路清、工作实、力度大、面貌新,尤其在着力抓转型、抓项目、抓民生、抓党建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经济建设包括城市建设面貌一新,在党的建设上很好地修复了政治生态,各级干部呈现出干劲十足的精神状态,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稳中奋进、好中加快”的好势头。他还认为滁州在“三农”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成绩,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改革红利加速释放,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脱贫攻坚年度战役开局较好。

李锦斌指出,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向中央“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看齐。当前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深刻转型,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在攻坚期,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许多新课题新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清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三农”工作中与中央精神高度一致。要适应新常态,立足新发展,进一步向中央“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看齐,与时俱进抓好当前农村的改革发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下气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李锦斌强调,要聚焦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供给侧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他说,我省农业还是处于大而不强阶段,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着力从供给侧发力,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立足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农业科技“产学研推”协作联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中心。要选准科技创新优先方向,统筹各类农业科技资源,重点推进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要加快农业物联网示范区、示范县建设,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要利用好农业、科技、气象、粮食等部门的信息载体,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李锦斌强调,要立足创新,培育农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延伸好农业产业链,以全产业链理念推进上下游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有效链接和延伸,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各个环节上实现增值升值。拓展好农业多功能,突破传统思维抓农业,瞄准个性化、体验式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新业态。运用好“互联网+”,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机遇,积极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逐步建成覆盖主要农作物的大田农业物联网,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试点,推广一批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催生农业物流、营销、产品新业态。

李锦斌强调,要立足创新,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的基础上,以调优种植业结构为基础,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促进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把绿转型作为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组织实施以“绿色”为主题的攻关示范行动,大力实施“绿品皖农”品牌培育计划,重点扶持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和化肥、农药零增长,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修养生息。

李锦斌强调,要深化改革,充分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继续秉承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把农村的各项改革推向深入,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活力。他强调,要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如期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积极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加快培育多元互补的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要不断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李锦斌指出,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各地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以严的态度,实的作风,一招不让抓落实,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夯实精准识别工作基础,提高建档立卡精准度,建立扶贫系统综合大数据平台,力求目标数据、项目措施、基本政策、扶贫搬迁、责任体系情况上下贯通,做到不错不漏、能进能出、动态管理。要在因户施策上下功夫。坚持量身定做、一户一策,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既要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要因户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劳则劳,有效推动贫困户脱贫。要在精准派出干部上下功夫。把更多热心扶贫工作、熟悉农村情况、具有带领致富能力的优秀干部派到第一线,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切实做到贫困村不出列、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单位和责任人不脱钩。

李锦斌强调,要立足当前,注重抓好农业生产和防汛工作。要抓好在地作物的田间管理,做好作物病虫害防治,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午季收割准备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切实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继续巩固前两年取得的成果。要抓好夏粮收购准备工作,尽早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粮食主产区仓容不足矛盾,避免出现“卖粮难”现象。各级防汛责任人要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思想,层层压实防汛责任制,确保岗位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全面消除工程隐患,对汛前检查发现的重点险工隐患,确保整改处置到位。抓好防汛物资的落实,确保准备充足、品种齐全,需要时拿得出、用得上。要高度重视城市内涝问题,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

李锦斌还对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提出殷切期望和要求,他指出,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是真正面向基层一线、走向田间地头,与群众肩并肩、面对面,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作风转变上取得的成果,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摸清农情、了解民意,加强对基层的指导与服务,切实帮助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真正将“三农”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方春明在讲话中强调,各地各级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要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